哪吒
哪吒的故事可谓脍炙人口,什么《封神榜》《西游记》《哪吒闹海》《哪吒传奇》,当然还有今年暑假热映的《封神第一部》。不论什么故事,哪吒都是天庭公务员,和佛教关系似乎不大。但你仔细想想,哪吒这个名可不像中国人的名啊。尤其是《西游记》里,哪吒的称号是三坛海会大神,“海会”就是佛教用语;哪吒的法器和重塑的肉身是莲花,那也是佛教的圣物;哪吒三头六臂之后手拿的武器之一是降魔杵,这也是佛教的法器。可见哪吒跟佛教密切相关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哪吒从佛入道的历史。
一、对哪吒的质疑和哪吒名字由来
(资料图片)
长期以来,因《封神榜》《西游记》的宣传,哪吒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本土神。但清代俞曲园最先提出质疑,他认为“哪吒事疑出于佛经”。
哪吒这个名字很明显就不是中国人起的名。今天的汉语哪吒,梵文全称是Nalakubala或Nalakuvara,中土佛经的直接音译应该是那罗鸠婆、那吒鸠跋罗、那吒俱伐罗。宋代时禅宗大兴,禅宗将之简称为“那吒”。注意,直到宋代仍未见有“哪吒”二字。那么“哪吒”一名是怎么出现的呢?
禅宗
今天推测,在元明以前,民间用字字形无定、偏旁无定、繁简无定,极其混乱。至元明,这些民间文字有了更加标准的写法,因为“吒”有口,为了标准化,也给“那”加上了口字,并随着元明话本流行,最终“哪吒”一词才普及开来。
二、哪吒是谁的儿子
关于哪吒的出现,《大藏经》的《那吒俱体罗求成就经》、《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罗尼经》应该是最早的记载,但二卷已经遗失。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汉译佛经来侧证。而在汉译佛经中,哪吒往往和毗沙门天一同出现。
印度电视中的毗沙门天
毗沙门天是何方神圣?他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。在《摩诃婆罗多》《罗摩衍那》中都有此人,他是守护北方的神。隋代时,毗沙门天信仰由西域传入中华。唐初,西北多战事,毗沙门天和密宗结合在一起,号称信仰者受到神之祝福,必能获胜,于是成了鼓舞士气的信仰。此后倭国的上杉谦信也受此鼓舞,每逢作战皆自称毗沙门天。
上杉谦信出征就打“毗”字旗
那么哪吒和毗沙门天是什么关系呢?主要有两种说法。
第一个说法是父子说。十六国时期,北凉的僧人翻译的《佛所行赞》是最早提及二者关系的译著。“毘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(哪吒),一切诸天众,皆悉大欢喜”。唐代金刚智翻译的《吽迦陀野仪轨》中对毘沙门天的形象进行了详细说明,并说毗沙门天出场时有座下五太子。一般都相信五太子中必然有哪吒。唐代不空和尚翻译的《毗沙门仪轨》说“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”。这便是托塔和三太子的来源。
第二个说法是祖孙说。同样是不空和尚,他翻译的《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》称:尔时那吒太子,白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阐第三王子,其第二之孙。但目前来看,祖孙说的普及度和接受面都较小。
三、李靖的神话和佛教哪吒的形象
在中国神话体系中,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。李靖是大唐名将,他最大的战绩是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,其后又奔袭阴山,一举灭亡东突厥。唐太宗评价李靖“威振北狄,古今所未有”。李靖用兵如神,在西北他的事迹便和毗沙门天信仰结合在一起,佛经中经常有毗沙门天现身帮助西北唐军的故事,李靖甚至变成了毗沙门天的化身,变成了托塔天王。毗沙门天的三儿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李靖的儿子。
李靖
在《哪吒传奇》《哪吒闹海》中,哪吒是可爱的顽童形象;电视剧《封神榜》《西游记》中,哪吒一般都找女性来演,又是一副漂亮的、甚至女性化的美男形象。但这些都是道家天庭体系中的哪吒。在佛家体系中,哪吒可是凶神恶煞的猛男形象。
不空的《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》说,哪吒“手捧戟,以恶眼向四方……七宝庄严,左手令持口齿,右手诧腰上令执三戟槊”。不论是戟还是槊,都是重兵器,二郎神拿的就是戟,而槊就是马槊,是一种重型长矛。拿着重武器,目眦欲裂看向四方,这可不是可爱顽童或柔弱男性的形象。唐代《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》说哪吒的职业是药叉大将。药叉就是夜叉,提起夜叉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那种青面獠牙的形象,他是佛教护法大神,负责斩妖除魔。唐代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说哪吒的职业是鬼王,也是负责降妖除魔的。
杨戬
哪吒的本事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三头六臂,关于他的这一技能,记载最明确的是宋代的《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》,“忽若忿怒那吒,现三头六臂”。其后宋代《景德传灯录》“三头六臂惊天地,忿怒那吒扑帝钟”。但在元明以前,更广为人知的其实是哪吒的三头八臂。八这个数字是佛家喜爱的数字,佛家就有八宝之说。《水浒传》中有八臂哪吒项冲;此外有八臂哪吒滚绣球;等等。但仔细想来,一头有两臂,三头六臂确实没错,所以可能在传抄过程中,八臂不合理,于是进行了适当改动。
四、哪吒由佛入道
哪吒是肉体自杀,然后莲花重塑,这个故事不是哪吒由佛入道后乱写的,而是在佛教故事中原本就有。目前认为该说法流传于唐末五代,最早明确出现“析骨还父、析肉还母”的故事是宋代的《景德传灯录》,该书以问答形式为主,其中就提到有僧人问法师“那吒太子析骨还父,析肉还母,如何是那吒本来身”?
哪吒自杀
至宋以后,随着元明小说普及,哪吒故事逐渐脱离佛教经典,开始演义化、大众化,其形象也由凶神恶煞的猛男变成了更加亲民、惹人喜爱的道教孩童。
元代佚名的《三太子大闹黑风山,二郎神醉射锁魔镜》是最先将哪吒变成天庭公务员的故事。这个故事主要讲二郎神,在剧中哪吒自称“因小圣降十大魔君……加小圣八百八十一万天兵降妖大元帅……玉皇选用,封我做都天大帅总元戎……鱼鱗期锥甲重重,凤翅盎斜兜护顶,狮蛮带紧扣当胸,绣球落千条滚,火轮举如了道霞烘”。不论是从官职还是装束来看,哪吒已经完全本土化,是天庭的公务员。同时期,《猛烈哪吒三变化》则是最先完全以哪吒为主角进行创作的小说,讲述了哪吒三头六臂降服十大魔王的故事。
哪吒
至明代仿刻的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·哪吒条》中已经有了完整的道家哪吒形象,其故事基本就是今天人尽皆知的哪吒故事:哪吒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,因世间多魔王,玉帝命降凡,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。母素知夫人,生五日。然后又有哪吒闹东海、毁龙宫。其后哪吒又杀诸魔首领石记娘娘之子,石记兴兵。李靖怒其杀石记子引发诸魔兴兵涂炭生灵,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自杀。其灵魂飘到世尊处,世尊以莲藕为肉,荷叶为衣,复活哪吒。自此哪吒获得更大法力,降妖除魔。至灵山法会上,哪吒受封通天太师、威灵显赫大将军,玉帝加封其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,天帅元领袖,永镇天门。在这里哪吒还是身长六丈的硬汉形象。
直到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,才第一次将哪吒变成了孩童形象。第五十一回和青牛精独角兕大王斗法的时候,吴承恩写道: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,十分精壮。真个是玉面娇容如满月,朱唇方口露银牙……身小声洪多壮丽,玉天护教恶哪吒。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哪吒是可爱孩童的形象。而同时期的《封神演义》关于哪吒的故事,基本就是今天《封神榜》的故事,不再赘述。
孩童哪吒
文史君说
哪吒形象的流变和其由佛入道的事迹,实际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。中华文化从来不是故步自封,而是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
参考文献
付方彦:《哪吒形象流变》,长沙理工大学,2014年硕士论文。
白玉帅:《哪吒文化流变与资源转化研究》,华中师大,2021年硕士论文。
(作者:浩然文史·紫橘)
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
本文所用图片,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,谢谢!
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,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。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,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。古今中外,考古文博,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。
标签: